武汉社区论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聪 慧却不敢“妄想”?

向下

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聪 慧却不敢“妄想”? Empty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聪 慧却不敢“妄想”?

帖子  家在新宾 周四 六月 12, 2014 7:32 pm

  5月15日美国举行了“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”的颁奖典礼,虽然中国参赛学生也获得了很多奖项,但其中最重要的几项还是被美国队囊括。在这次比赛中,美国学生表现出了高水平,他们的素质和项目都明显超出其他国家的选手。让中国学生印象深刻的是,国外同学很多“无拘无束的创意”、“对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”,海外学生想法天马行空更富有想象力。比如关于环境方面的项目,国内学生往往会做成一个调查报告,或是一个小测试来论证观点,而国外学生已经开始关注木星,把眼光投向了太空,思维的发散和开创性都很好。
这则报导让不少中国人想了解:到底是什么的缺失让我们的孩子聪慧却不“妄想”?是什么扼杀了中国孩子的各种天赋?
“分数 = 人才 = 未来”是我们的教育模式,也是千万个家庭无法摆脱的牢笼。中国孩子的成长渐进式可以概括为:幼儿,灌输式怡情;少儿,填鸭式提升;青少年,题海式训练;成年,模式化人生。所以我们孩子的“试卷天赋”虽被激发出来了,却丢失了可能成就伟材的“异禀天赋”。
  在美国留学的陈博士,毕业后在美国定居,现在两个孩子都在美国上学,陈博士对中国式教育提出了这样的感慨:以分数为准绳,以成绩为标杆,这样的教育在美国已被认为不合理并杜绝。但在中国却依然没变。我的大儿子现在在美国读小学四年级,他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学校从无给予考试,即使有测试也只是评个对错,不打分数。这样的教育把重点放在了学习上而不是疲于应试上。当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被引导去对付“应试”时,可怕的结果就是把他们简单地放在同一个标准下去相互比较,去培养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可能有不同的进程,那些在幼年时语言能力表现欠佳的孩子,很可能会成绩不佳,因此被安上“差生”的名号,因此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障碍。
  我记得曾有位美国教育家这样说过,“没有残疾的孩子,只有残疾的教育!” 所以,越早开始考试,越早给孩子学习划小圈,就越早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天赋。
  那么,中国的父母们应该如何在孩子幼年培养其兴趣,孩子的天赋又如何去发掘呢?
  家庭必须创造环境去激发宝宝的兴趣,与孩子一起去积极接触各种他可能会感兴趣的活动。
  莹莹妈妈谈到:记得我小女儿莹莹3岁时特别喜欢音乐,每当电视里传出交响乐,莹莹都会异常兴奋,跟着边唱边跳。
  但是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问题上,莹莹妈与莹莹爸发生了分歧,一是每堂课几百块的学费会给家庭增加沉重的负担;二是孩子会不会学一段时间就不学了;三是怎么学、如何学的问题。
 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聪 慧却不敢“妄想”? 17470663820140613002509070_640
  
  
  在朋友的推荐下,使用了亲子悦睡前投影故事机。亲子悦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睡前投影故事机,莹莹妈说:“莹莹现在不蹲在电视前面看没营养的动画片了,爱上了亲子悦里面的绘本故事和寓言故事,会跟着一起思考,提出很多天马行空的问题。现在做事情也比较专心,乖乖的坐在投影仪前面,不会在家里到处乱跑,我也空下来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,最主要的是,孩子到现在依然保持了对音乐浓厚的兴趣,并且展露出了音乐方面的天分。”
  专家说孩子想象力、音乐、绘画等艺术天份的塑造形成需要从小的耳濡目染。亲子悦做的就是让孩子在接受度最高的时期听遍世界名曲、看遍世界名画。
  0到6岁的孩子,其实不适合进行具体的乐器和技能训练,继续培养兴趣和艺术天赋,待孩子稍大一些,再学习具体的乐器反而会事半功倍,就像学好了乐理,在学习音乐的道理一样。
  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从小心灵活跃,充满幻想,但情绪多变。居里夫人先引导她学医,效果不佳;再引导她研究镭,不感兴趣;最后,居里夫人发现了艾芙的天赋恰恰在文艺领域。居里夫人通过不断的循循善诱,成就了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。孩子自己会决定自己的方向,作为父母的我们,只需要积极的鼓励他们的梦想,为他们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指出方向和给予支持。
  亲子悦给孩子一个与世界接轨的起点,给孩子一个起点更高的舞台,给孩子搭建一个踏上美好未来的台阶。
  亲子悦官网:http://www.qinziyue.com.cn/

家在新宾

帖子数 : 1247
注册日期 : 13-09-06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